总是认为梦想是在远方,在未来,总觉得生活在别处。可是我们在不断怀疑和相信,我们从来不觉得生活在当下。
我见过很多人都在谈梦想想生活,谈人生努力奋斗,却很少有人谈信仰。
而我所说的信仰不是宗教,也不是共产主义这种伟大的理想,更不是法律或是普遍的道德标准这些条条框框的东西,我所的是一种可以相信和仰望的精神力量,他可以让我们在充满杂事,喜怒哀乐的世俗里能够依靠的一种强大力量。就算亲朋背弃,爱情失意,梦想幻灭,它仍可以给我们一种内在的坚强,这种力量可以是真善美,亲情爱情,也可以是兴趣爱好,人生理想,只要他在你心理是纯粹而美好的。
《生活在别处》我没有读过这部作品,所以我说的内容可能和这部著作毫无关系,我仅仅是因为这个书名而去审视自己。
从小别人就告诉我人要有梦想,父母苦口婆心,老师教书育人,我们在无数次的考试作文里费尽心思去想着成为园丁,白衣天使,警察,科学家将来回报深灰,为社会主义贡献者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我至今都清楚的记得当初背诵的小学生规范守则的第一条便是“热爱祖国,热爱人民,热爱中国共产党。”然而这种伟大和崇高就如共产主义理想一样,在我们成长越来越认识了现实则成为了虚伪的代名词。
我们逐渐长大成人,在这过程中,我们懵懵懂懂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,成为演员歌手,作家,画家,商人政要,幻想着备万人瞩目和敬仰,然而我们从来没有做好成为一个普通人的准备,因为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,世界上最多的便是普通人。
中小学生的学校里到处挂着名人名言,所谓的爱因斯坦牛顿的话,什么“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”什么丑小鸭的故事,都时刻的激励着我们。
然而在我们上高中大学后,这种断章取义的一句话,和缺乏逻辑充满漏洞的故事,已经无法再满足我们的需求,我们开始读名人传记,看读者知音意林这种生动的编故事煽情的杂志,讲走向成功的道路清晰的摆在我们面前。我们似乎在别人的人生经历里真的能找出自己成功的道路。
可当我们真正长大时,才知道现实总有很多的事我们都无能为力,我们多数人都是在日复一日的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事,纠结在衣食住行这些琐事,我们在人清冷暖里逐渐变得保守而冷漠,我们在梦想中摇摆不定。我们需要一种安慰,鼓励,另一种生活的可能,所以才喜欢上了《你的孤独,虽败犹荣》,《当你的才华撑不起你的梦想时》......这类鸡汤,还有各种“世界体”的书籍,以为世界很美,我想去看看,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。
我们总是认为梦想时在远方,是在未来,我们总觉得生活在别处,是在另一种可能,可是我们在不断的迷失,不断的找目标,在不断地怀疑和相信,我们从来不觉得生活是在当下。
我希望能在当下的生活中找到一种力量。
他是长期而有效的,比如说爱好音乐写作,就只把它当做一个爱好,别当做梦想,这样就不会在现实和梦想中而纠结,在这过程中感到享受和快乐,如果能一直坚持,总归不会太差,如果不能坚持,那也会心甘情愿的放下。
我希望他是能激发你热情和希望的情感,能在你孤独寂寞的时候,给你安慰和拥抱,感受到父母亲人的血脉亲情,总有一个人能够与你执指之手,与子偕老。
我希望他无处不在的存在当下的生活中,让每天的生活能过的有滋有味,不过于怀念过去,也不必过分奢望未来。
人生需要更多的是梦想